
9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天橋區鳳凰山路1號的濟南錦苑學校,接連幾天的陰雨使附近的道路泥濘不堪。正值學校小學部放學時間,記者在現場看到,各年級的學生排好隊后,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依次過橋,由于橋的西側已經被禁止通行,橋的欄桿也已銹跡斑斑,左搖右晃,為確保安全,孩子們只能手拉著手小心過橋。每當遇到騎電動車或摩托車的人,孩子們還要緊貼著橋面邊緣讓車輛先通行??吹竭@樣的情景,等在橋另一端的家長們也心驚膽戰,不停地沖孩子們喊:“小心,慢點兒!”
“這座橋既然存在安全隱患,怎么學生還一定要從這里通過?附近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嗎?有向相關部門反映過嗎?”記者問一位正在接孩子放學的家長。該家長說:“怎么沒反映過,從孩子上一年級我們家長就找過,可每次都告知要等待回復,等著等著就又沒了音訊?,F在孩子都上三年級了,危橋的事仍舊無人問津。”
另外,記者了解到,家長們也曾找學校說過,可修橋的事不歸學校管,學校也沒啥好辦法。校方相關負責人說,學校是濟南市最大的外來務工子女定點學校,大約有2000名學生,這座橋是學校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看著孩子們每天走危橋,他們也坐立不安,只能在上放學時,多加派值勤老師接送學生們過橋。
多部門會診危橋“頑疾”
9月15日,記者以《2000學生每天戰戰兢兢過危橋》為題刊發了報道。隨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危橋事件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許多市民紛紛致電本報出謀劃策。更重要的是,見報文章引起了多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接下來的幾天,記者和天橋區政府、天橋區市政公用事業局、天橋區排管中心、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濟南市小清河建設工程指揮部等部門密切聯系,在本報的力促下,各部門主管領導紛紛趕到成大橋現場,共同商量橋梁整修方案。
10月26日,經過一個多月的協調后,相關部門開始對成大橋進行封閉整修。錦苑學校也與附近的國棉一廠進行協調,讓學生在橋梁施工期間先臨時繞行廠區內道路。
11月23日,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后,煥然一新的成大橋正式通行了。學生們走在上面,再也不用手拉手戰戰兢兢的過橋了。附近的百姓也無不拍手稱快。
校方代表家長學生送錦旗
25日下午,濟南錦苑學校相關負責人推開了記者辦公室的門,他們是代表全校學生和家長來報社送錦旗的。“走轉改情系學子,三貼近服務民生。”十四個燙金大字印在錦旗上。和最初記者看到他們一臉愁容不同,這一次校方負責人則是滿面笑容。“太感謝你們了,在山東商報的呼吁下,成大橋的事引起了多個部門領導的重視,從稿件見報后,每天都會有不同部門的領導到現場查看情況,隨后,市政部門對成大危橋進行了加固改造,不但重新修整了路面,安裝了新護欄,還在橋底部架起了兩根鋼結構的橋墩,有了這樣的支撐,成大橋就更結實了。”校方負責人對記者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