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的博物館快要建成了,我正準備將這套上百年的石磨獻給村里。”2月23日,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龍門口居民小區60歲的陳龍萬自告奮勇向村委會副主任楊占杰推薦自己家的“寶貝”。
據楊占杰介紹,自去年8月村博物館開建以來,32戶村民主動要求將自己家的藏品獻給村里,支持博物館建設。有的村民跑幾十里山路,將自家的老式農具背到村里“送展”。到目前為止,已收到村民自愿捐贈的銅器、字畫等文物件,石磨、犁、老煙袋等傳統生活生產用具20余件。
堯治河是傳說中堯帝拯救黎民百姓的圣地。村屬企業已發展成為集磷礦開采、水電、旅游、酒業、餐飲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公司。去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萬元。“口袋富不叫富,腦袋富才是富”。為記錄本村發展歷程,激勵村民自強不息謀發展,該村決定建設全省首家村級博物館。
博物館建在海拔1700多米的梨花山上,周邊綠樹環繞,景色宜人,與省級地質公園、文化藝術館、太極養生館交映生輝。由湖北大學、省規劃院的專家結合村內實際進行設計,于去年8月份破土動工。總投資8000萬元,占地面積4.5畝,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預計今年9月完工,展廳內容設置“自然風光”、“理學探
究”、“民間習俗”三個部分,通過實物、
文字、圖片、音像等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示古村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