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工作作為提升員工素質、優化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一個企業進步不可或缺的發展環節,今年,中國建筑金屬協會組織專家對全國各地區15家企業的進行了關于企業培訓的調研。通過與相關人員的深入交流座談發現,企業管理人員急于改變現有的粗放式管理的狀態,推行規范化管理制度,尋找持續、穩定與健康發展模式。為此企業花很多的時間和金錢參加社會培訓,聘請培訓老師進場培訓,其結果用一位老板的話講“聽的時候熱血沸騰,做的時候無從下手”,這種無奈困擾著每一個發展中的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實操人員水平低、文化程度不一樣,對產品理解深淺不一、又沒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造成產品普遍存在著小小的問題,這諸多的“小小問題”,成就了產品的“大大缺陷”,成了注定企業無法提升的大瓶頸。從行業的角度來講,也就是這些致命的小問題,使我國生產制造的產品一直處于二流水準。為此,協會領導決定急企業所急,經過多方籌備、調研,成立了培訓部。
培訓部以全面提升企業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以及實操人員的技能,滿足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培養新員工、提高質量控制、工藝管理水平的愿望為目標,堅持“企業需求是第一位”原則,制定的培訓方案密切結合企業員工的實際狀況和企業目前生產、質量、技術等現狀,以目前行業內比較先進企業的認證過程和先進企業的經驗作為參照,以充分提高企業員工積極參于程度為出發點,確定培訓的師資、內容、計劃和方案。參加培訓的教師主要來自在行業內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一定理論基礎的,并在企業中具有較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的相關專家。
培訓范圍及培訓內容,一是高級管理人員,培訓部通過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對企業高端管理人員進行戰略發展、市場開發、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教育,經考核通過發給相關大學學院結業證書。二是職業資格、職稱考試指導培訓班。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職稱考試(中級、高級)的幫助,提供申報、考評指導。專業范圍包括:機械加工工藝、機械設備與安全設備運行調試與維修、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經濟管理、電子技術自動控制、金屬結構設計、注冊建造師培訓等。三是技術工人定崗、定職操作的培訓。幫助學員通過參加技師(含高級技師)考評取證。特種行業操作人員的取證培訓的專業范圍包括:焊工、車工、銑工、鉆工、維修電工、無損探傷員、鈑金工、涂裝工、電工、起重工、鏟車、建筑鋼結構焊工等。
在培訓工作的方式上,培訓部采用以下工作方式:
針對高端管理者的培訓要搞成搞成精品,強調小范圍的學習交流,使之更能夠深入專業,結合企業的綜合技術發展與管理的需要,突出專業特色的高端培訓。在系統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成功企業家的案例研討,采用真實的案例,如日本、美國、以及國內好的公司,來分析企業的發展亮點。通過案例模型,分解消化學習,切實提高企業領導者的思路。針對中層管理者,針對項目開展培訓,根據工程的進度,從詳圖設計、工藝設計、現場質量管理和實操人員(焊工、裝配、組裝工)組織專家對關鍵技術、具體工藝進行指導。同時,基于行業的實際狀況,組織專業師資、特別是成功企業中的專家對鋼結構行業報價、質量控制、工藝控制、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管理、深化設計、現場管理、安全措施、企業公關等進行系統培訓,解決中層干部現場的實際掌控能力及應變能力。
針對實操作人員的培訓要緊密的結合生產實際情況,以現場為主、理論突出要點,以重點解決參訓人員現場操作的問題為原則,選定教師和相應的教材。正式培訓之前由培訓部及委員會組織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師資進駐企業,進行考察診斷,并組織企業相應部門召開座談會,了解深一步的情況。在培訓過程中,堅持精煉的理論講述,結合現場發現問題進行理論指導,使參訓人員不僅知道應該學什么、做什么,更應該具體到本崗位如何去做,依據本崗位目前的實際狀況進行整改,以達到理論要求和實踐的密切結合的目的。培訓后要對學員進行考評。
金秋十月,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培訓部帶領專家耿云昌、朱立松、楊國棟、史明亮,于前往山東華興鋼結構有限公司及山東萬事達鋼結構有限公司,對鋼構車間人員進行焊接及安全教育培訓指導,共培訓兩家企業員工180人/次。本次培訓突破以往的培訓方法,為企業帶去了全新的培訓服務模式。
培訓部首先帶領專家深入車間,對車間工作情況進行摸底調研,根據企業生產實際情況,確立了以現場為主、理論為輔、重點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原則,確定教材大綱及安排指導老師。
培訓專家針對車間員工實際工作情況配備了相應的培訓指導,培訓環節分為兩部分。首先理論授課和交流問答同時進行,教師講授焊工(手把電弧、二氧化碳保護焊、埋弧焊)切割技術等實用理論的基礎內容,重點講了焊接工藝及注意事項,并要求焊工每天根據焊件工藝的不同調整設備儀表,設定合適的氣體流量、電壓,特別提醒他們進行對工具的檢查和現場安全的檢查。考察中發現焊工氣壓、電壓用的過大,有的都超過標準的一倍,焊工認為這樣能夠多出活,這種錯誤意識導致了很多不該有的質量問題。所以老師重點講了這種狀態下對質量的影響,教給大家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怎樣提高速度。同時圍繞職業道德、焊接安全操作、針對正確理解焊接符號、安全用電注意事項、氣焊與氣割操作技巧等內容進行了細致講解,并將他們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積累的竅門灌輸給學員。
然后培訓專家到車間進行現場指導,與車間員工互動交流,仔細檢查儀表、氣流量,利用廢件上給大家作調整示范操作。員工們就實際工作工的問題不停地與專家交流,專家也手把手的教,專家針對每個員工的操作情況進行了一對一的輔導。專家強調:焊槍角度掌握不好,看上去這不是大問題,但是實際操作中就容易出現氣孔,影響焊接質量。這需要從最基礎的方法開始訓練,要求學員必須按照規范操作,只有通過嚴格訓練才能在規范操作上有個新提高。
為了加強培訓效果,鼓勵員工爭做技術能手,本次培訓引進了培訓學校的評分制度,要求學員按培訓部提供的試板,按規程進行實操,由專家指導評定。指導后,員工們去焊接自己的焊板,將焊接的構件都拿到統一的地方,由專業的考評人員評分,并對每一個焊板,進行點評。指導專家進行現場試板教學后,又在生產的構件上進行實操演示和現場操作指導。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指導專家與培訓員工面對面交流,解答他們實際工作中疑難問題,既能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每個學員,又把問題講明白透徹,受到一線員工的歡迎。
把材料加工成零部件,下料、裝配、焊接、涂裝、入庫,需要把每個環節做細,才能夠保證產品的最終質量。通過調研和實際培訓我們發現,要提高產品質量不僅僅要提高工人的技術,生產管理也是重要的環節。車間常見的問題有裝配的隨意性——裝配筋板、零部件不按尺寸、裝配間隙大小不一,讓操作者很難操作。能一遍焊接完成的需要兩三次或者更多遍數完成,給產品柱和梁關鍵焊縫造成不必要的收縮和變形,也影響了美觀度。另外,對焊接來說,本身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例如:鋼材本身受熱變形,不合格的焊接造成原材料微量元素的負擔,破壞了鋼材的組織結構,使產品達不到按設計要求的質量。所以,焊接工藝的制定是非常復雜的,從鋼材選擇到試板焊接,從做各個接頭的試驗,金相焊材的選擇,電流、電壓、每分鐘行走的速度、焊絲的粗細、氣流量的大小,多層多道焊、焊道所用的時間,都要嚴格根據產品的需要制定。因此對焊接操作者要加強按規范操作的要求,要有合格的作業指導書和工藝標準,讓員工按照事先做好的工藝和標準去生產質量合格的產品。焊接工藝指導書,是產品質量的保證,也是焊接操作人員在焊接大型件和關鍵焊縫必須執行的“法規”,這也是我們鋼結構企業普遍需要加強的環節。
從企業整體情況看,管理者比較有思想,對企業發展有較強責任感,在硬件投入、企業管理上都非常用心。企業也很有活力,年輕人多,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但欠缺一定的培訓方法。培訓部通過這次培訓,發覺員工對合理培訓的渴求度很高,尤其是現場培訓。通過針對性的指導,找出產品缺陷,糾正不正確的操作方法,這樣的培訓很直觀、具有一定說服力,員工學習的熱情很高。
此次培訓從實際出發,在培訓過程中專家不僅教授技術、技能,同時以他們切身的經歷和企業實際狀況進行職業道德、現場安全等教育,獲得企業領導者的一致好評。培訓部將按協會領導要求,認真總結此次培訓經驗,做好下一步的企業調研工作,把企業管理、現場、生產所遇到的問題、難題當成大事來抓,本著給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精神,以求實、求是、務實的態度把培訓工作做深入、做扎實,使培訓工作能夠有益于企業的提升,有益于建筑行業產品質量的提升。
11月21日,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理事會期間,培訓部組織9家企業進行座談,培訓部將前期調研、試點培訓情況做了介紹,同時也介紹了開展下一步的工作的想法。參會企業一致肯定了培訓部門的工作,對他們組織專家及師資先調研診斷后,再與企業協商確定培訓計劃及教學大綱,后選配專家師資進場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并于一個月后進行二次效果評估并進行強化培訓,最后三個月內復查總結并與企業領導再次溝通,確定企業下一步的培訓方案的模式,寄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是切合企業需要的、確實受到的企業歡迎。
這些企業也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入場診斷培訓是能夠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希望培訓部能夠定期診斷、培訓,形成長期的合作模式。
二、針對項目帶培訓,根據工程的進程,從詳圖設計、工藝設計、現場質量管理及實操人員(焊工、裝配、組裝工)操作,提供一條龍培訓,這種培訓方式符合企業的需要,希望能夠堅持下去。
三、希望能夠幫助企業制定內部的技術等級管理體系,推動企業職工技術等級化管理,使企業形成學習技術的良好風氣。
四、培訓部以第三方的身份對員工根據等級管理文件進行考評,打破企業內部的人情管理,使企業根據考評的結果為員工設定相適應的薪酬標準。
五、希望培訓部做好培訓作業指導書,將培訓流程細化,并且能夠督促企業領導在培訓工作中執行。
六、組織培訓企業開展交流活動,及時反映培訓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便培訓部更好的掌握企業需求,能夠跟進后續服務工作。
中國建筑金屬協會以企業需求為根本,積極推動行業培訓工作的開展,通過培訓幫助企業解決內部的管理問題、技術問題,使企業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練好內功,向學習型、服務型的、科技型的、品牌型企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建筑金屬結構)